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喋血羊山
    一九四七年七月

    鲁西南 开封 陕北

    <er h3">1

    羊山集是个有居民千余户的大镇。这个古老的镇子依山而居,此山名曰羊山。它东西走向,五里长,东头有一个圆圆的山包,似仰着的头;中间一段曲而长,似躬着的腰;西头小山包包一个个挤在一起,似翘着的尾巴——远远望去,极像一只仰着头、撅着尾、跪着腿、躬着背、正在吃奶的小羊羔。

    这方水土自有开始,便是屯兵据守之地。羊山的周围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明末时期的寨墙;寨墙外面,东、南、西三面有丈余深的水壕,这是侵华日军、汉奸队盘踞时留下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开进羊山集后,又在寨墙、水壕之间加筑了一道坚固的鹿砦。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碉堡、射击孔密匝匝地分散在鹿砦之中,火力可控制羊山周围一千米开外的区域。第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是个有战术眼光的人,他巧妙地利用羊山的羊身、羊头制高点,与山下集镇的民房构成核心阵地。隐蔽工事一层又一层,像个铁桶,易守难攻。除此之外,宋瑞珂又在羊山集二里开外的村庄和四野作了布局,设置了辐射状的野外阵地。

    第六十六师系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配置一流的武器装备,和张灵甫的第七十四师比起来,除编制配额略少外,战斗力一点也不逊色。师长宋瑞珂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因出类拔萃而留校任内务长官。北伐开始后,他几次打报告请求参加北伐军,学校不允。他说动了校医,开了张“患肺病”的证明递了上去。学校教育长也知道这是一纸假证明,但终被他的诚挚所感动。那时的宋瑞珂是个满腔爱国之情的热血青年。他个头不高,斯文白净,像个绍兴师爷,却没有绿林和行伍之气。他是地道的山东人,青岛市的;因家境艰涩,只读到中学就辍学,进工厂当了名保全工,后经人举荐考入黄埔军校。

    北伐开始,陈诚是筹备处主任,他很赏识这个“小白脸”、“小个子”的精明和热忱,说:“把他留在我这里。”从此宋瑞珂便一直追随陈诚,成了“土木系”的中坚骨干,极受恩宠。

    内战爆发时,宋瑞珂三十多岁,骁勇而足谋,在国民党少壮派里是佼佼者,可谓前程无量。他是《中原停战协定》的签字人,墨迹未干,又第一个登台亮相,打响了全面内战的第一枪。

    在鲁西南战场,宋瑞珂虽未能受命统率三军,但他很知道如何执行王敬久的命令,很知道如何选择进攻路线和驻扎营地。一进羊山,他就开始营造这个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要塞,凭险而据。

    第三十二、七十师全军覆没;第六十六师被团团围住;一夜之间,羊山的野外阵地亦被收拾干净。王敬久命宋瑞珂突围,宋瑞珂没有动。他在“羊背”一座居高而又隐蔽的石屋里拿着望远镜,向东、南、西三面眺望,很冷静。

    七月十三日十九时,刘邓大军第二、三纵队扫除了羊山外围阵地。按作战部署,第二纵队攻“羊尾”,第三纵队攻“羊头”,东西两路向羊山集实施攻击。进攻道路多水。部队爆破鹿砦向镇子突击时,羊山上“头”“背”“尾”和镇内制高点四面火力一齐压过来。部队攻击未果,拂晓撤出战斗。

    七月十六日,两个纵队召开党委扩大会,对兵力火力重新作了调整和部署,于十七日晚再次发起攻击。第三纵队第八旅第二十二团主攻“羊头”,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突破层层封锁,跃过水壕、鹿砦和寨墙,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去,终于越过峭壁,攻上“羊头”。但“羊头”石坚土少,一时无法构筑工事。天一亮,全团兵力便暴露在山上,伤亡很大,无法立足,拂晓又撤出战斗。第二纵队第十九团主攻“羊尾”,情况与第三纵队相似,虽然攻上了“羊尾”,但天亮后敌人居高临下地轰击,部队三面受击,伤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九章 喋血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