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5、太湖南岸的阻击战
    此时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已经从苏州前线回到上海,继续从名义上指挥着丁集团及上海军兵分三路向南京攻击前进。11月22日,松井石根就以《中方参电第一六七号》就今后作战意见向参谋本部进行了陈述。松井发出的这份电报判断结论是:“华中方面军为了加速解决事变,要趁现在敌之颓势攻克南京。”

    理由是:南京政府因在湖东会战中大败,现已作出迁都之举,仅留统帅机关于南京。其第一线部队之战斗力已显著丧失。如今敌之抵抗在各阵地皆极为微弱,很难确定敌是否有确保南京之意图。在此之际,留部队于苏州、嘉兴一线,不仅丧失战机,而且使敌方恢复元气,战斗力得以重新整备。据此,要彻底挫其战斗意志,恐怕甚为困难。因此,由于事变之解决时间益发延长,故于国内之国民难以谅解我军之作战意图,从而有害于国论之统一。因此,可利用目前之形势,攻克南京。华中方面也可明确作战目的。

    同时松井石根还提出:要迅速解决中国事变,固然应该考虑开辟西南方面或者山东方面的新战场,但此等作战给予中国政府之影响虽有相当之价值,但较之攻克敌之首都,迫其心脏而言,则意义相差甚远。若我军趁目前在华中方面之进展,继续于太湖以南作战,在迅速攻克南京之同时,以一部于扬子江左岸截断津浦铁路,则山东、太湖等地区之解决自然有望。要攻克南京,若以方面军之精锐兵力(可抽调若干部队组成),且充分利用铁路和水路,则后方可保平安。另外,敌之抵抗在丧失无锡与湖州之后,以地形及平时之设施来观察,我军不会出现大量牺牲,估计两个月之内,可达到目的。一旦后方稳固,第十军当以破敌之锐气继续猛进。另外,上海派遣军虽因连续作战而疲劳稍甚,但若给予十天之休整,战斗力即可恢复,军队之整顿亦能完毕。故判断“向南京之追究完全可能。惟此时派遣专任司令官为当务之急”。

    此时的松井石根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正面遏制柳川平助继续进军的努力,因此在报告中反而吹嘘起第10军的“破敌之锐气”来。其实松井石根心里也很清楚,要借参谋本部之手去压制柳川平助已成画饼,反而会给东京留下自己无力驾驭下属的印象。与其如此不如顺水推舟,造成进军南京的行动始终是在自己的授意之下进行的假象。

    而就在11月23日,上海派遣军、第10军进攻无锡、湖州的战斗依然胶着,为了夺取无锡,上海派遣利用第9师团在太湖上的水路机动队,避开正面强攻。与此同时,东京参谋本部的争论也有了一个结果。华北卢沟桥事变引发的中日战争爆发开始以来,英、美等国虽然并未对中国的抗战进行实际的支持,但相互的贸易仍在进行,尤其是德国仍与中国进行军火贸易,而苏联在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后更积极支持中国并提供武器装备等。

    日本政府为切断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确保作战行动的自由”曾就是否对中国宣战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以求用宣战后其他国家不得向交战国出售军火这种手段来使得中国的外援被切断。中央省部内的一些强硬少壮派势力认为“由于未宣战占领地区的海关不能接收,邮政、金融以及行政等的管理均有不便”,所以这些少壮派军官坚决主张“果断地宣战”。

    而这一意见也得到了近卫文麿政府的支持,在淞沪会战激烈进行时,近卫首相就提出了“宣战”这一问题,但却遭到以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为首陆海军稳健派的共同反对。这些陆海军的高层们认为“宣战固然能阻止中国与第三国间的贸易,但日本从国外输入军需物资也将变成非常不自由,使得国防力量出现很大缺陷”,故而“作为陆、海军一致的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好”。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稳健派考虑问题远比少壮派周到,毕竟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对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京保卫战·1937简介 >南京保卫战·1937目录 > 5、太湖南岸的阻击战